笔趣阁25 > 都市小说 > 红色警戒之民国 > 第534章 中日坦克首次交锋

第534章 中日坦克首次交锋(1/6)

上一章红色警戒之民国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25在线收听!
日本的四式主战坦克和五式主战坦克的研制代号为“奇托”,研制工作于偷袭珍珠港之前就已经开始,开工同时研制两款主战坦克,一款大一款小,其本身就是学习中华的高低搭配,进行火力和装甲上的互补。

因为中华和苏联强大的装甲压力,让日本不得不开始研制一款用于陆地战场的重装备,五式和四式就是在日本上下忧患心里中展开针对性项目的研制。四式是一款借助德国豹式坦克初期款式研制的主战坦克,其测试效果和实战性能,都优于德国的豹式坦克的初期型号,就算是后面型号的豹式坦克,在速度方面,也弱于日本的这款新式坦克。

局限于日本地幅和国内资源的匮乏,日本方面原本也打算研制一款战斗性能能够媲美中华的中国虎坦克,至少在战斗全重方面(火力和装甲),不能弱于中华的中国虎主战坦克。但结果,日本人发现,德国为了顾及到中华的态度,并没有打算把自己德国虎式坦克的坦克炮技术给日本,基于火炮技术不过关,日本只能采取了折中的办法,采取了从德国进口的88毫米高射炮和战防炮,进行自己研制改装,最终装在了四式坦克的身上。不过,装上了口径较大的火炮,原本计划装载的86枚炮弹,只能无奈的缩减到56枚。

这也是不得以为之,因为小口径的火炮,射击试验表明,小于88毫米口径的火炮穿甲威力明显不足。所以,只能采取了最少88毫米口径的方案。这也是日本第一次在坦克上,装上大口径的火炮。以前不管是那一款战车,日本在这方面,最大的口径也才五十七毫米。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不过有了德国一些制导和经验,日本的两种坦克最终如愿定型。

四式坦克早在日本正式加入同盟国之前,就开始大规模的生产加入陆军,到现在已经快速换装了许多个装甲师团。而五式坦克,因为决定最少采取105毫米口径火炮,车身和战斗全重,也比四式大了不少,研制起来也十分的困难。

可以想象,以往日本的一式坦克和九七式坦克,其实根本算不上什么坦克,战斗全重,还不如中华的伞兵战车。装甲防护就连中华的127毫米重枪都承受不了。当年上海派遣军之败,让日本人狠狠的记住了。

而日本配合德国展开巴巴罗萨计划的时候,在装甲方面也吃了苏联t-34/85很大的亏,日本方面为了一洗陆军在装甲部队上面的耻辱,不断的加快研制速度。不过,就在四式这款不管是哪方面性能都超过了t-34/85的坦克装备部队时,日本加入了同盟国,两者也没有正式较量过。

四式坦克由著名的三菱重工业公司位于地下工厂的五个战车生产车间全力生产。四式中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308吨,和以前日本的只有10多吨的“中型坦克”相比,有了质的飞跃。而五式主战坦克,更是达到了四十吨的战斗全重,已经快赶上了中华的中国虎坦克了。

四式坦克车全长6343米,车全宽2865米,车全高2772米,比起三式坦克来要大一圈。乘员为四人:车长、炮长、驾驶员、副驾驶员。

四式坦克上的主要武器为四式88毫米高射炮,并准备采用自动装弹(非华丽添加)。采用的弹种有:一式穿甲弹和四式榴弹。发射一式穿甲弹时,在1000米的射击距离上,可击穿75毫米厚的钢装甲。为提高穿甲威力,在强化弹体材料的同时,还在弹头内加装65克高猛炸药。弹药基数为56发。辅助武器为2挺77毫米枪,1挺为并列枪,1挺为前枪,弹药基数5000发。最大速度为4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300千米。

车体为焊接结构,炮塔为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红色警戒之民国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