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25 > 都市小说 > 中华崛起之同治大帝 > 第三十七章 惊天之谋(一)

第三十七章 惊天之谋(一)(1/2)

上一章中华崛起之同治大帝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25在线收听!
朝鲜平安北道的州,这里原来只是鸭绿江边的一个渔村,但随着大清经济的崛起,很多的朝鲜人也开始向鸭绿江边的城镇聚集。

此时的义州已经是朝鲜的一个中等城镇,而这个城镇中,有一家做皮毛生意的商人,居是从汉城来的。确实着一口地道的汉城朝鲜话。

此人名叫李东源,来这个义州已经近三年的时间了,为人很是和善,见到谁都是一副笑脸,所以这个义州的人员还是很好的,手下雇用二十多个伙计,平时这些伙计只要能认真的完每天的活计,李东源就从不打卖他们,很多别处店铺中的伙计都很是羡慕他们。而这些伙计好象没有一个是义州本地人。

但听都是从汉城那面来的,家乡生活不下去了,才出来闯世界的,他们的运气还真是好,遇到了这样一个老板,不知是他们几辈子修来的福份,义州中很多人都这样的想着。同时也都希望进入这家皮毛店中,但是好象这家皮毛店却一直也没有招过伙计。

而这位李东源老板据人脉是很广的,他认识朝鲜的宗主国——大清国中的很多的商人所以生意也是很火的。

这位李东源的表面身份是义州的一位皮毛生意的老板,其实他也是大清皇家情报局海外司的一位情报员,他是受大清皇家情报局海外司,朝鲜的负责人李正生的派遣,来到义州建立情报网的。

其实这个来也是巧。李正生虽然不是当年随容闳早赴欧洲的人,但也是第二批人,也是锋镝营中不适合,才被派到了皇家情报局中。

经过几年的锻炼之后,容闳看这个李正生头脑灵活,并且还比较稳定,所以就被派到了朝鲜国,建立情报网。

虽然朝鲜是大清的番属国,对大清也没有什么威胁,但是容闳为人还是非常谨慎的,不能只凭主观,凡事都要做到有备无患。

所以李正生就来了朝鲜国。李正生带着几名助手,并没有急于建立情报网,而是先朝鲜国各地游历了一段时间,待语言方面让人分不出来之后,他们就来到了朝鲜国的京中——汉城,以商人的生份进入了汉中城中。

而对于朝鲜官府方面的盘查,对于他们来只是菜一碟,他们朝鲜辗转了这么多的地方,早就有了自己的身份。他们朝鲜,可不象欧洲,很容易被人看出来是亚洲人。而他们从外表来看与朝鲜人无异,这就是李正生的高明之处。

李正生汉城之中主要是以收购高丽参等朝鲜的特产为主,经过几年的努力之后,就朝鲜国的京中——汉城,立稳了脚跟。

有一些,李正生回大清之时,路经义州,发现了此地的生要性,这里可以作为自己与国内联系的中转之地,所以就派李东源来到了这里。

这一日,还是同治十二年年初的时候。李东源义州的一处酒馆中无意之间发现了几个人。看他们的穿着打扮,李东源一眼就看出他们不是朝鲜人,而是大清人,并且有几人还是八旗子弟,带着那种高高上的感觉。

这就引起了李东源的注意,其中还有一个年纪六十多岁的老人,一看就是做过大官的,身上有一种久居上位的感觉。

其中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道:“姥姥的,来到这个鬼地方,连个象样的女人都没有,看这里的女人都是一个样,大饼子脸。本来这里的饭菜就不可口,看到她们就没有胃口了,本来还以为是一趟美差,没有想到却是一趟苦差事。”

其中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低声的道:“六子,就你的牢骚多,少两句没有当你是个哑巴,如果要是因为你多嘴,坏了王爷的大事,心你的狗头。到时不用王爷发话,我就把你给劈了。”

这个中年人一看就是这几个年轻人中的头,六子听了一缩脖子,伸了伸舌头,就不敢再话了。

而这位中年人完之后,看了看四周,不是低头吃饭,就是聊天,并没有人注意到自己这几个人,才放下心来,然后又瞪了一眼这个六子。

而这些话都已经被李东源听到了,东东源听后,心中很是纳闷,听他们口音是从北京城中来的,他们为什么来到这个偏僻的地方呢?他们口中的王爷又是哪一位呢?听这个中年人的话语,他们来朝鲜是有大事要办的。

看他们这样鬼鬼祟祟的,一定不是皇上派来的,否则自己应该得到消息才对。那这几个人来朝鲜又所谓何事呢?一连窜的疑问,使得李东源生警惕之心。

李东源心中暗道,这个年纪大的老者怎么看着有些眼熟呢?好象是从哪里见过,但一时又想不起来。自己出来的时间有些长了,对这个确实有些模糊了,但肯定是见过此人。

这时那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又轻声的道:“贾先生,咱们赶了这么长时间的路,你的身子骨还受得了吗?句您不爱听的,您的年岁毕竟这里了,俗话人老不讲筋骨为能,如果您要是乏了就一声,也不差这一两天的。”

这位贾先生朝这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一笑,表示感谢,也轻声道:“无防,这点路程还夫还是受得了的,你们不用担心,还是快将事情办妥要紧,办完事后,我们怎么歇,歇多长时间都可以,但是此事过重大,不能让他们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中华崛起之同治大帝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