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了一大堆,让那些监考老师都闭嘴了。>
朱高炽把太监送到这里,又按照朱高炽的命令去办。>
试卷发放完毕,底下的监考人员连忙将试卷展开,这是他们从来没有看到的。>
看到大家都收到了试卷,太监便开口解释了一句。>
“是啊,有没有什么问题?填空?”几名监考老师看到试卷上从来没有出现的题目,顿时都是皱眉不已。>
底下的一位监考,名叫程进,乃知县之子,自幼对四文不甚上心,但对新鲜事物颇有兴致。这一次的考核,程进并没有太大的期待。>
他平时学习都是倒数第一。>
程进拿起试卷,与往年的试卷相比,显得有些奇怪。>
第一道题目:0>
永乐皇帝是哪一年的皇帝?>
永乐皇帝于建文四年入侵京城,于7月1日即位。>
程进看到这道题,整个人都呆住了,因为他们都是司空见惯的人。>
哦,这可是永乐皇帝啊,四年的时间,这不是作死吗?>
建文四年即为洪武三十五年,即为大业三 五年的7月。>
他继续往下翻,发现许多与这次的科考无关的东西。>
这本书涵盖了农业、军事、文化、地理,甚至还包括了一些文学方面的知识,甚至连科举都没有注意到的数学,让所有的太监都有些惊讶。>
就在程进沉吟的时候,周围的考生们都发出了惊呼,不少人都皱眉看着试卷。>
难度不大,但涉及到的东西却很多,涉及的范围也很广。>
这让不少学生都有些心神不宁。>
“时间到”半个时辰后,太监说完,所有人都退了下来,将试卷交了上去。>
“这一次的殿试,相信诸位也都看出来了,殿下说了,这一次的殿试,就是按照殿试来的。”>
但这一次,却是在别的地方。>
监考老师一听,顿时哗然。>
“啥?殿试也要用这次的考核?”>
离开考场的考生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了一处,开始商议着这一次的科举改革。>
“黄兄,你的成绩怎么样?”这一次,他一定会是我的左膀右臂。”>
“哎,还是算了吧,这些东西大部分都不在书上,这一次恐怕是没有了。”那人叹了口气,本来还挺自信的,但是现在,他的心情有些低落。>
“黄兄,你在国子监也是数一数二的,你都考不上,还能考到什么人?”闻言,另一人惊讶地说道,黄玉可是国子监三甲之一,很受学生欢迎。>
如果连他都没有信心,这一届的考核,又会有多少人能通过?>
黄玉虽然嘴上说着,但脸上却带着一丝胸有成竹的味道。>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你听说了没有?太子爷都说了,以后的科举都会按照这一次的考核来进行,那我们这些年的努力可就白费了。”一名男子担心的问道。>
虽然大明国子监的监生不必考科举,但也要经过科举,才能按照品级来给人。>
但除了那些靠着父皇身份进国子监的监考,监考的职位都要比自己的父皇差上四级,其余的监考都是平庸之辈,或者是三等。>
还有就是可以参加科举,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不用再考了。>
这一次的考试实在是太让人失望了,那些号称大明第一学府的学生,竟然被一份试卷给彻底的打败了。>
并不是他们的实力不够,而是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