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助?”赵良嗣冷笑道:“贵方莫非还能归还所占之地不成?”>
“当然。”>
荀彧的话让赵良嗣一愣,冷笑立即僵在了脸上。>
过了良久,赵良嗣不敢置信地问道:“你,你此话当真?”>
荀彧笑道:“赵大人却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我等岂会做鸩占鹊巢之事,只是……”>
“只是什么?”赵良嗣连问道。>
荀彧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慢悠悠道:“只是我方替贵方扫平江南之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今北上在即,我主担心运粮耗力,想让贵方腾出一地与我们,作为我方的物资转运中心。”>
“贵方看中哪里?”赵良嗣心道,这要是用江南八州之地换其他地方,陛下和朝中大臣定是不同意的,希望大同人胃口不要太大。>
荀彧道:“就河南汤阴吧,此县地处黄河南岸,粮草屯于此地金人难以骚扰,不知赵大人觉得以汤阴县至黄河南岸地区换江南之地,合理否?”>
“合理。”赵良嗣击掌道,“实在是太合理了,贵主深明大义,此次联合抗金,贵我两方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必能把金人一举赶回草原。”>
荀彧笑道:“赵大人满意就好。”>
志得意满的赵良嗣出了府衙,在书局买了一套上好的笔墨纸砚,准备带回去献给赵佶。>
书局里。>
闻着竹纸的清香,看着洁白如玉的纸张,赵良嗣再次感叹道:“真是神奇的手艺,这造纸之人必能名传千史。”>
第一次出使,路过书局,他偶然间看到竹纸,就觉得把此物献给陛下,定能讨其欢心。>
果然,陛下看到竹纸后,顿时不关心其他了,第一时间迷上了在纸上写字。>
陛下是有天分的,短短时间过后,就能运笔灵动快捷,其所书之字,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
朝中大臣争相效仿,并为陛下所书之字取名“瘦金体”。>
一时间,汴京纸贵。>
他带回的竹纸很快消耗完毕,偌大京中竟找不到售卖处。>
此次前来,陛下和朝中大臣更是嘱咐他莫忘了带纸。>
想到这里,赵良嗣又感叹道:“售卖之人却是没有远见,仅把竹纸在此地贩卖,若让赵某操作,早已赚取无量金银了。”>
“哦?这位客官此言当真?”>
一道声音突然插进,赵良嗣抬头看去,一个身着锦衣的中年男子朝他拱手见礼。>
“你是?”>
中年男子道:“鄙人张开,是此间书局的东家。”>
被人当场听到小觑之言,赵良嗣有点涩然,连拱手道:“东家莫要见怪,赵某只是可惜东家未能尽其所有。”>
张开笑道:“客官随我入内饮茶,再细说不迟。”>
赵良嗣想了下,点头答应。>
两人进入里间茶室,张开命人送来茶水。>
寒暄过后,张开道:“不瞒客官,张某正在寻找天下行商,准备把竹纸行销天下,方才听客官话中意思,可是有意代为售卖?”>
赵良嗣心中一动,连道:“东家此话何解?”>
张开当即笑眯眯地把大乾股份有限公司的规章制度给介绍了一番。>
看着赵良嗣签完合同后,迫不及待地带着大批竹纸上路,张开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当晚,他就把情报上报给了李儒。>
李儒淡淡道:“大宋之地,天子与士大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