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25 > 恐怖小说 >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 第三章 农学家

第三章 农学家(1/2)

有声小说,笔趣阁25在线收听!
奥地利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但却没有一座农学院,这让弗兰茨感到费解。不过经过一番调查之后,他终于明白,此时西方世界还没有普遍地把农业视为一门科学。

古代的希腊人认为农业是科学,但文明的传承早已中断。弗兰茨手下有一批正在研究农业课题的“农学家”,还有一大批身负优秀技艺的农民和园丁。

而且农业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都将深刻影响奥地利的本土和殖民地,所以建立农学院势在必行。

专家和技术人员有了,他们可以进行创新研究,但是也需要人整理记录,同时吸取别国的优秀经验。

弗兰茨打算雇用一批人专门负责编撰和翻译农业书籍,但这种庞大且重要的工程显然不是普通人能做的。

于是乎弗兰茨再次将目标对准了,那些在维也纳无所事事的大学生和求职者们。

没错,有大学文凭的人可以免费就读农学院,不但读书免费,吃饭也免费,如果表现优秀,可以选择成为教职人员领工资,甚至还有机会成为官员。

弗兰茨开出的条件自然极具吸引力,但是却很少有人报名,实际上当时农业并不怎么遭人待见,甚至于农民都是贬义词。

第一期只招到了五十职工作等.

当然这个时代的主流要么是做官,要么是经商,当职员什么的,对于大学生来说起点还是太低了。

可问题来了,奥地利是赐官制度,以斐迪南一世的身体状态,一周能举行一次赐官仪式就不错了。

而且虽然奥地利有官分级制度,让普通人想往上爬的难度巨大,每个官员的阶层几乎一开始就定死了。

弗兰茨倒不是不想动,但动了就是和那80%人为敌,此时的他还没有那个实力,时机尚未成熟。

而且就弗兰茨看来,有些非公职位置的重要性和官员一样,没有上下之分。

历史上北德和法国在农业正规教育上,要比奥地利人早得多。

1803年丹麦控制下的荷尔斯泰因公国便创办了第一所农学院,1818年霍恩海姆学院建立,同年巴伐利亚农业俱乐部建立,1819年法国罗威尔农学院建立,1836年阿尔萨斯农学院建立

不过由于弗兰茨笼络到了这个时代最顶尖的一批人才,如李比希等,并且自己开发出了一批农用机械,所以奥地利的农业科技还是在欧洲遥遥领先的。

但如果不建立农学院,这种优势早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抹平。想要长期保持优势,还是需要培养专业人才,进行持续性地研究才行。

当然弗兰茨还是有一些后世知识,再加上皇室大公的地位,他能弄到很多人弄不到的好东西。

比如清国的芦花鸡和九斤黄,前者是此时世界上最好的蛋鸡品种,虽然和后世人工培育的蛋鸡还有差距,但是已经是此时欧洲常见蛋鸡产量的1.33倍了,年产蛋量200+。

后者则是非常不错的肉鸡品种,九斤黄顾名思义,这种鸡可以长到9斤重,而此时无论东西方常见的肉鸡体重只有4-5斤,哪怕是后世人工培育的怪物白羽鸡也是只有九斤黄的一半左右。

但是九斤黄的成长周期长,需要200天-230天,而且肉料比略高,不过这不妨碍它吊打此时欧洲的肉鸡品种。

另外弗兰茨不得不说,此时欧洲的土鸡品种实在太可怕了!基本就两个特点,一个是吃得多,二是长得慢。

此时欧洲流行的几个鸡的品种,都是后世典型的慢成品,比如布雷斯鸡,这玩意之所以没像其他品种被人为消灭,完全是有人将其和法国联系在了一起。

不过这种鸡是有名的贵族食材,堪称鸡中之“霸”,一顿饭就能让人倾家荡产那种。

另外一种就是大名鼎鼎的杜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