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用于在空中消灭敌和其他飞航式空袭兵器的军用飞,又称歼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曾广泛称为驱逐。战斗的主要任务是与敌方战斗进行空战,夺取空中优势(制空权)。其次是拦截敌方轰炸、强击。还可携带一定数量的对地攻击武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战斗还包括要地防空用的截击。后世60年代以后,由于雷达、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的完善,专用截击的任务已由歼击完成,截击不再发展。具有火力强、速度快、动性好等特点,是航空兵空中作战的主要种,也可用于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中华的黑鹰战也具有这样的特点,是一种多功能的联合战斗,有陆基场的普通型号,也自然有海军重型舰载型号。
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人士,陈绍很早就对今后战斗有了一个定型的标准。
战斗是夺取制空权的主力型,通常中低空动性好,装备近程空对空导弹,通过中距空中格斗,近距离缠斗击落敌以获得空中优势,或为己方军用飞护航。
在定性来看,截击是高空高速的本土防空型种,动性通常不如战斗,主要任务是拦截高空高速入侵的敌方侦察,轰炸,导弹,还可以使用反辐射导弹攻击敌人的雷达和指挥部,就算对方有预警,也可以通过锁定雷达辐射波,直接攻击对方的预警。
但是中华从来没有去细分这些东西,中华的主力型战鹰-3和海军的海鹰-3,很多方面就是具有截击和战斗的特点。但是在中华方面,这些都是战斗,并没有重新去定型什么截击。
在战发展之初,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飞首先用于战场上空指引炮兵射击、侦察和轰炸。随后就出现用飞来阻挠敌执行上述任务的战斗行动,形成空中的对抗。开始时只是后座的射击员用枪、步枪和枪在空中相互射击。
自从德国研制出装有射击协调器的福克飞。枪固定在身头部,穿越头的螺旋桨旋转面射击而子弹不会击中旋转桨叶。这样,后座的射击员被取消,驾驶飞和射击都由驾驶员来完成。这种飞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空战的方式,提高了飞空战能力。
从此确立了战斗武器的典型布置形式。此后,战斗在速度、高度和火力等方面不断改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战斗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200公里/时,升限高度达6000米,重量接近1吨,发动功率169千瓦,飞配备762毫米的枪。
当时著名的战斗有德国的福克d和e、英国的se5和法国的sad等。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到现在,各国的螺旋桨战斗的最大速度已达700公里/时,飞行高度达11公里,重量达6吨,所用活塞式航空发动制功率接近1500千瓦。武器则由枪发展到20毫米的炮和德国与中华的空空导弹。
瞄准系统已有能作前置量计算的陀螺光学瞄准具。这一时期著名的螺旋桨战斗有英国的“喷火”式,美国的-51、-47,f4u,f6f,日本的零式、烈风,ki-43。苏联的雅克-3、拉5和德国的bf-109、fe-262喷气式战斗,最大飞行速度达1060公里/时。世界各国也看到了喷气式战斗的战斗力,在原本喷气式发动研制的基础上,源源不断提高研究资金,不断提速研究强度和速度。对已经有了基础的喷气式飞的英国和美国以及苏联来说,出现自己的喷气式战斗已经很近很近了。、世界的战局已经相当的明显,喷气式战斗将会代替了活塞式战斗,飞行速度和高度迅速提高。
这些中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