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一个戴眼镜的瘦子自称是谋出版社编辑,脸色晦暗,神情诡秘,从无固定摊位。>
他卖一种加字的《万里长城》小型张,这枚小型张是1979年发行的,图案为群山中蜿蜒伸展的万里长城。>
当时为纪念第31届国际邮票博览会召开,特将一部分《万里长城》加上烫金字样。>
因此,这枚小型张分加字的或不加字的两种,加字的当然要贵得多。>
这位“编辑”显然有几分技术。>
他把没有字的《万里长城》自己印上“里乔内第31届国际邮票博览会——1979年”的烫金字样,于是应该卖四块的邮票就卖到十二块。>
“编辑”的生意很好。>
这个小小的骗局在这个年代,还不易被识破。>
除非比他水平更高超的宁卫民来到市场,还得碰巧看到,才有可能揭穿他。>
当然,即使有人上当受骗十二块买走了,多年后也一定会释然的。>
无非是多赚少赚罢了。>
邮票就是这么奇妙,这样的假邮票比起假古董更有价值。>
还有一些人仿佛是替补队员,跃跃欲试想到绿荫场上施展身手。>
其中有个十三四的半大小子,一看就是旷课来凑热闹的。>
但做出的姿态,却老道得像个混社会多年的邮贩子。>
他从背着的书包里,拿出一本书举在空中摇晃,用与他年龄不相称的粗嗓吆喝。>
“谁要林妹妹?谁要林妹妹?”>
有人好奇来问,敢情他卖的是几张1981年发行的《红楼梦》小型张,还有几套同时发行的《金陵十二钗》的邮票。>
大人们听他叫得可笑,便故意呵斥。>
“小小年纪就出来卖林妹妹,你懂得什么?”>
这半大小子乌溜溜的眼睛一翻,露出若大一块眼白,回嘴。>
“我什么不懂?时代不同了,现在小孩什么都懂!”>
有邮票贩子想占便宜,来与他做生意,他便迅速地翻开书取出小型张或邮票。>
但价格却没多大的让头,这小子坚持说早就做过调查。>
邮票贩子并不死心,就故意问他邮票哪儿来的?是不是偷家里的。>
却不料这半大小子冷哼一声,“我跟同学收上来的。你到底要不要?别占便宜没够。已经给你留了利了,连白给的钱都懒得捡,那就拉倒呗。”>
然后就扭头跟其他经过的人继续介绍。>
“各位看看,看看啦,我的货绝对整个市场最低价。我这枚小型张叫‘双玉读曲’,男的是贾宝玉,女的是林黛玉,他们正在桃花丛中读《西厢记》,当时这算一本黄色书籍。《金陵十二钗》邮票名堂更多了。黛玉葬花、宝钗扑蝶、可卿春闲、妙玉奉茶……”>
这不禁引得一个路人惊讶。>
“哟,这孩子不得了,好好读书将来准有出息!别旷课了,赶紧上学去吧。”>
哪知孩子却坚决地予以鄙夷。>
“读书有什么用?我爸一月工资,还不如我来三趟这儿呢……”>
邮票贩子这时还发现这本夹邮票的书恰恰是《红楼梦》第一卷,心知这孩子故意这样做。>
就有心收个小老弟,便开始笑着掏钱,嘴里一个劲跟孩子套磁。>
还有一些人做的是大生意的,这些人往往三五成群。>
而且他们一到邮市即竖起牌子。>
上面基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