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冷嘲一声,同时已经把张全列为扶不起的阿斗行列!
他原本想要怒斥自己的女婿,结果却发现有很多人都把目光投了过来,他索性假装不认识张全,因为他可不想在这种场合丢人!
“小兄弟!人家主持人都说了,这是一幅临摹作品!下次要集中注意力,顺便把耳朵带过来!”张全右侧的人半提醒,半讽刺的说道。
沈浩听到这句话,他甚至想提前退场!
不单单是张全身边的人,还有他前座的一位蓄着山羊胡的老者,转过身来,卖弄的对张全解释道:“年轻人!玩古董,不光要带耳朵!还要带眼睛!你看看那副字上面的落款,明明写的是蔡和!”
虽然极个别人知道沈浩跟张全有关系,但沈浩听了心中很不是滋味!
感觉就像是带了一坨屎过来,被所有人都闻见了臭味!
他现在看张全,就是这种感觉!
而别人看张全,完全是一副没有见过世面,还故作懂行的乡巴佬!
“有竞拍的吗?”主持人第二次问道。
很显然,沈浩是不会借给张全两万的。
正在这时,黄子清给张全转了两万!
张全看向他,他朝张全比了一个耶!
此时,不顾沈浩的反感,张全还是伸手道:“两万!”
沈浩攥紧了拳头,要不是这里不适合,他真想给张全一巴掌!
而刚刚嘲讽张全的人,无奈的摇头笑了!
“两万一次!两万两次!两万三次!成交!”女主持人说道,“恭喜这位先生,获得这副字!”
然而事情还未结束!
女主持人亲自下台,将字交到张全手中,说道:“刚才我在台上也是听到先生闹出的动静的!既然我已经说这幅字是临摹的,为何先生还要坚持说是真迹呢?!”
“哈哈!一个不懂行,乳臭未干的小子说的话也能当真?”
张全不理会这些冷言冷语,解释道:“这幅字无论从结构,笔锋,笔力,以及字迹无疑就是出自赵佶之手!并不是临摹!通常行家判断一幅字画是否为真迹,首先要通过纸张来判断!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前辈,之所以这么笃定,就是因为这种纸看上去不像是宋朝的!”
“嗯!至少也是元朝初年!”讽刺过张全的老者说道,“而赵佶是北宋时期的皇帝!还有这落款……怎么可能是真迹!”
“那好!我一一解答!”张全笑着说道,“在抗战时期,东瀛人大肆盗取宝物!而很多古董界的大拿,担心宝物流失他乡,以神鬼手段,将一件件宝物进行二次加工,制作成所谓的赝品!其中就有一种特殊的纸浆,能覆盖在原有字画上,再经过高超技艺的烘烤,会让人看着,这纸张不是北宋时期的!想要证明这一点,拿专业的工具,一点点的把覆盖的纸浆刮下来,就能露出真面目!”
“那落款呢?”
“我想,前人正是因为这落款,才想出改变纸张年代的想法,骗过东瀛人的!早年间,赵佶想要了解自己画的画在民间能值几个钱,于是就化名到集市上卖!欣赏他大作的是奸臣蔡京!赵佶觉得这一次不算,蔡京是认出了他!所以,有一次他用了蔡和这个名字!”
“哼!我怎么不知道有这回事?!”老者不服的说道,“赵佶民间卖画的故事我也知道,宋史是有记载,文献里清楚的说过他用过的假名,可没有一个叫蔡和的!我看你不是没本事!你是缺心眼!想要用一个无法被证实的故事,以两万价格购得这幅字,然后炒作一番,卖个天价!”
老者此时站起身来,对着众人说道:“诸位!我以自己从业三十五年的经验担保,此子心术不正!用心不良!千万别上他的当!”
老者告诫完这些人以后,又充当起大慈大悲的善者,苦口婆心的对张全说道:“年轻人!老朽看得出你有很天赋!为何不把这天赋用在正道上?!非要干投机倒把的勾当?”
“老先生说的不错!我们这些有身份的人,却倒手古董的那几个钱吗?都是本着稀罕这些古董的文学价值,收藏价值来的!你却用铜臭味,侮辱我们的爱好!”另一个帮腔的人,极为愤慨的说道。
“保安呢!把这个人架出去!我最痛恨炒作假古董的人!保安!保安!”
然而,保安就站在他们不远处,没有任何动静。
这下让他们这群已经激动到站起来的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然而就在此时,主持人却一脸歉意的说道:“王老先生!各位!实在不好意思!这幅字画,的确是赵佶真迹!现在有大量证据表明,赵佶的确用过蔡和这个名字!他写给江南名媛李师师的诗词书信之中,用过蔡和这个名字!其目的,就是借此来试探李师师是否能,从诗的意境中判断出,写诗的人就是赵佶本人!所以……”
主持人恭喜张全道:“恭喜这位先生,以两万的价格,拍到了赵佶的真迹!”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