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第二日我们假意离开秭归时。”>
“我借叔父的名义留下了六十人藏于城中,另选了六十本地县兵合混于出发的人群中。”>
“那这六十人现在何处。”>
“二十人前往益州查探消息,二十人探清益州郡所的路线,十人奔赴葭萌关告知阿翁消息,有庞统叔父在,阿翁定然有所判断。”>
还有最后十人,我想让他们训练本县县兵,虽是老弱,但食粮不够,终会饿死,还不如奋力一搏,一起入益州,奔个出路。>
“公子,此地原有上万军民,如今只留能挑出士兵数百人,于日后之战也是有所助力的。”>
“那就拜托叔父了。”>
“我现在就去,这几日不动兵器,也是闷死我了。”>
“叔父,今日怕是不行,他们未在城中。”>
“不在城中,那在何处。”>
他伸手指了指南边,那里有连绵不绝的大山,鲜有人迹,绝不会有人察觉。>
赵云也想到了这样做的目的,又想起一事,问道:“那他们日常吃食怎么解决,住的地方呢?”>
“叔父山里有野物,有大树,一人也许很危险,但有几百人,还是安全的。”>
赵云听了也不多言,“既然如此,那明日再去。”>
入夜,祝连走进刘禅的屋子,此时他还没有睡,也没有躺在床上,而是在案几上写着什么?对祝连进来也没有表示。>
祝连见此,也不出声,而是自己坐一旁的蒲团上闭目。>
不知过了多久,油灯闪了一下,刘禅才被惊醒,看见了那边的祝连。>
“县长来了。”>
祝连站了起来,拱手示意。>
“今日有一事需要确认,公子请解惑。”>
“可,祝县长请说。”>
“公子之前说的可真,耕者有田,饥者有食,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祝县长,我并无说谎,这是你的期望,也是我的。”>
见识过太平盛世之美好,谁愿意生活在乱世之争,百姓为流民的世道。>
等收取益州,拿下汉中,他就会和阿翁商量,鼓励百姓开荒,划分无主之田给少地和无地的人。>
祝连算是为数不多同情底层的官员了,他的俸禄大部分也救济给了吃不起饭的人。>
他遇到的上官无数,却无人告诉他,会有那样的繁荣盛景,刘禅那一夜展现在他们面前的确实比这更庞大,更令人振奋的画面,今日来再次确定。>
刘禅需要自己的班底,这不仅需要大量的财物,还有共同的目标与理想,这才是同道中人,若只是因为野心,便会因为变故而权衡利弊,如此便不是同路中人。>
喜欢吾父刘皇叔请大家收藏:(.sodu777.)吾父刘皇叔搜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