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杀驴。>
在古代,皇帝至高无上,下面的官员对于这种行为就算心中泛嘀咕,也不敢说出口。>
史官在皇帝的压迫下,可能也不敢把这种事情写在史册上,就算有胆子写的人,大概也是寥寥几句,用春秋笔法带过。>
而楚歌和他们不同,他永世在位,大乾又不和世人争一时长短。>
有优势的时候,大乾尽可以扩大地盘,没优势的时候,也能停下来修炼内功,让自身强大后再去打败敌人。>
再加上一早跟随他起兵的人都还没有封侯封王,这些异国他乡的土著,哪来的面子和实力让他破例。>
如此,不是对不起一早跟随他的人,也把这些注定要被大乾打败的人看得太重了吗?>
凤阳府内,楚歌收到了使者失败的消息。>
“张献忠不愿意投降?还把使者赶了出来?”>
李儒点头道:“不出陛下所料,张献忠看来是不舍得交出自身基业,亦或是和南朝一样,等候我们和清廷两败俱伤。”>
“无怪他们。”楚歌笑道,“他们以为我朝和清廷分出胜负要旷日持久,就像一方起义,事起至落败,还要经历个十多年,大明当初沉船见底,也是如此。”>
李儒点点头,对人性他也非常了解。>
世人大都不见棺材不掉泪。>
凭使者几句话,自然无法让一方霸主屈身归降,这是他们早有预料的事,派使者前往劝降,也不过是试上一试而已。>
“文优。”>
“陛下有何吩咐。”>
楚歌道:“既然张献忠不明天时,就让张任动手吧,早点扫荡了西北,也好配合宋地,早日打穿两界山,希望朕全取东方之时,三方之地已经联通。”>
“是,陛下,臣这就传信给张将军。”>
三天后。>
在长江南岸游搁的张任接到了军部命令。>
迎着军中将领的目光,张任肃然道:“陛下有令,张献忠不明天时,大西当灭。”>
“谨遵陛下圣命。”>
营帐内,一众将领精神振奋。>
兵家之人,最是渴望战斗,他们巴不得世间都是张献忠这等人物,如此,他们就有足够的敌人用来建功立业。>
这边,张献忠赶走了使者后,也命令手下严阵以待,可张献忠连洪承畴、多铎等人都打不过,怎么拼的过大乾的精锐军队。>
比武器。>
大乾如今全面换装了精钢兵器。>
每路大军中,投石机、连弩、火油弹全部装备完整,辎重和粮草也不缺。>
比将领。>
经过几年历练,张任越发稳重,军中又有黄忠这个高手辅佐,再搭配一些益州出身的将领,不说人才济济,却也不输他人。>
这个世界上,如果说登陆战的经验,大乾说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了。>
长江沿岸广阔,大乾又有兵力优势。>
张任干脆把大军一分几路,从不同的登陆点上岸。>
岸上有张献忠人马守候的,就游搁牵制。>
岸上没有人马守候的,就直接变突击。>
“匹他娘希。”>
张献忠对此很是无奈,他兵员有限,就算把所有人召集起来,也无法守备沿岸所有地方。>
“快,划快点,敌人马上来了。”>
运输船上,一只只小艇如饺子下水,在将领的催促下,士兵们背着武器,身穿铠甲快速爬下绳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