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经苦笑道:“吉昌公司名气大了,是黄州市的重点保护单位,明里是不能招惹的。要想个什么主意暗中损他一下,现在还没想得出,需要等机会,时机一到就趁机动手。”
高赳无可奈何地点点头,只好暂且作罢。
高赳与候经在议论欧阳高健的时候,欧阳高键正在与张大山的女儿——张碧就合**定谈判。
张大山有一子一女,儿子张龙对科研极感兴趣,大学期间就自己搞了一个科技有限公司,专事研究制造新商品。
大学毕业之后,张龙一心经营公司,高薪招揽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科技界精英人才,把个科技公司经营的有声有色,科研新成果层出不穷,硕果屡屡。
张大山的女儿张碧与哥哥一样聪明,心思慎密。张碧从小生活在大华公司的环境里,耳濡目染,对贸易一途不学自通。
张大山有的是钱,但这对兄妹喜欢自己创业,他们要品尝创业过程中的那种快感,收获成功后那种喜悦的成就感。
张龙31岁,瘦高个,一双明亮的眼睛饱含知慧,是理科高材生,特别喜欢研究科技产品,立志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创造出新的科技产品。目前已经有了不少的科技成果,主要是家电类,正在向半导体方向发展。
张碧比哥哥小了13岁,今年才18岁。对商贸上的事嗅觉灵敏,反应快捷。18岁正当读书的年龄,而她就创建了她的王白石贸易公司,有滋有味地做起了董事长。
张碧的学业也没落下,而且成绩优秀,在校内是学霸级学生,在校外是生意兴隆的王白石商贸公司的董事长。
这几年大华公司的业绩处于低迷状态,张大山非常焦虑,急于走出僵局,冲出发展的瓶颈。听说故国正处大力发展经济的好时期,机会遍地是,就想了回到故乡来寻找活水源头。
张碧受到父亲的启发,也想同行。但学校的功课不好耽误,就放弃了与父母同行,等父母走出一条路来,再回故籍也不为迟,这样反而省力省工。
当张大山踏上故土的时候,欧阳高建和张路青也踏上西强国的土地。欧阳高建对商界大鳄大华公司的情报是很熟悉的,这次和张路青来到西强国,就是直奔大华公司而来的。
当他们风尘仆仆赶到大华公司,却很不凑巧,被告知张大山总裁偕夫人已经回故乡去了。
欧阳高建暗叹时运不济,只得另外寻找合作对象。当他得知张大山的女儿张碧开了一家叫王白石的贸易公司,大为欢喜,立即就找到了张碧。
张碧得知是欧阳高建、张路青二人是父亲的故乡来人,自然是热情招待。
宾主互道姓名,再说了些乡愁之类的套话后,欧阳就说到了正题:“张总:你是做贸易的,我也是做贸易的。我们相隔了一个太平洋,太平洋太宽太大,让我们跨洋做贸易实难从心。如果我们两个公司联合起来,力量就大了,做事也方便了,单方面难做的事由双方来做,就变得容易了。
在下看到这一点,就不惜远渡重洋到美国来找合作伙伴。如果张总也有此意向的话,我们雄纠公司一定是你最好的选择。”
张碧听欧阳道明来意,暗自窃喜。正口渴时就有人送西瓜来了,适逢其时嘛。
张碧不动声色地笑道:“我觉得欧阳副总说得很有道理,强强合作强更强,单方面做不到的事,经过合作就不是难事。
不过我们都是商人,商人重利。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亲兄弟也要明算账,对吧。
贵客既然提出了合作,应该早就做好了划算,说出来听听吧。”
欧阳赞道:“张总不愧为巾帼豪杰,年纪轻轻,就独具慧眼,又行事果断,在下佩服。我是这么想的:我们把国内的货运到美国,由王白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