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25 > 都市小说 > 文豪1978 > 第519章 现金收购

第519章 现金收购(4/6)

上一页文豪1978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25在线收听!
,你们家的新闻业务还有扩大规模的打算吗?」董桥突然问了一嘴。

玉郎机构现在姓林,旗下有《天天日报》《清新周刊》《青春》等数家报刊,在香江报业不算是排头兵,但也有些地位。

林朝阳略感意外,随即想到了什么,「能扩大规模当然最好,只是目前没有太合适的机会。」

「要是现在有个机会呢?」董桥意味深长的说。

「什么意思?」

「查先生有意退隐江湖了。」

林朝阳刚才心中已有猜测,从董桥口中听到确切的答案,他心中忍不住盘算了起来。

《明报》创立至今整30年,早已从最初的单一报纸发展成为如今的报业集团,旗下有《明报》

《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明报晚报》《华人夜报》等诸多报刊。

除此之外,还有明报出版社、明窗出版社、翠明假期旅行社等产业。

香江的报业历来发达,这么一座几百万人口的小城里,仅仅是上市的报业公司就有5家。

包括了英皇集团控制的新系机构、胡仙家族控制的文化传信和星岛报业、马氏家族控制的东方报业以及郭鹤年控制的《南华早报》。

但就资产规模而言,5家上市公司中也仅有市值超过30亿港元的星岛报业和东方报业敢说稳压明报集团一头。

香江一座几百万人口的城市为何可以容纳如此多的报业公司?

原因就在于其影响力辐射东南亚,比如控制星岛报业和文化传信的胡仙家族,就起家于新加坡。

后世仍畅销于东南亚,被国人旅游当作伴手礼带回的虎标万金油便是他们家的产业。

星岛报业控制的《星洲日报》《虎报》《汇总报》等报纸就属于新加坡当地媒体。

明报集团多年以来一直未曾上市,但论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早已经是香江首屈一指的报业集团。

不管是林氏影业还是玉郎机构要吞下如此庞然大物都非易事,但林朝阳也知道,金庸年事已高,管理企业力有不逮,家中子弟又无一人对经营报业感兴趣,这是可以利用的地方。

「帮我跟查先生约个饭吧。」林朝阳思付片刻,然后对董桥说。

董桥无语道:「帮你约饭,那我不是自曝其短?」

金庸有退隐之意这件事,外界并不知晓,即便是在明报集团内部,也仅有几个金庸的少数亲信知道。

「你怕什么,说不定以后我就是你新老板了。」林朝阳打趣道。

「等你当了老板再说。」

董桥嘴上这么说,可还是替林朝阳传了个话。

金庸的办公室在明报大厦七楼,分为两间,一间是书房,一间是会客室,四壁油漆,金碧辉煌他坐在雕花描金扶手椅上听着董桥说完,面色沉静,他为人不善言谈,管理报社经常以字条代替说话。

「这么说来,他们也对明报感兴趣?」

「林氏和玉郎机构明面上是林太经营,但林生出力甚多,他们夫妻是有大格局的生意人,知道您要退休,他们肯定不会错过的。」

金庸要退休,第一要务并非是公司能卖多少钱,而是要为他自己辛苦打拼了一辈子的事业找个好的接班人。

明报集团至今未上市,一直为香江报业巨头们所,早在68年便有《南华早报》欲与《明报》换股。

但金庸考虑《南华早报》有英资背景,换股后必然会为《明报》带来肘,便拒绝了。

87年之后,又陆续有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梅铎(默多克)的新闻集团、英国的《镜报》集团等相继表示出收购意愿,但金庸均未接纳。

明报集团从来不缺好买家,可要找一个让金庸满意的买家却并不容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文豪1978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