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能很清楚的知道这里面究竟意味着什么。>
吃过午饭之后,竟然还有午休的时间。>
“你们这些家伙,日子过得简直比咱要舒服的多了。”朱元璋没好气的抱怨道。>
毕竟他在处理政务的时候,可是没有什么午休的时间的。>
跟这些普通的官员不同,全天下的政务都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
朱院长几乎刚刚用完午膳就要去处理政务。>
往往一直要埋首案牍,数个时辰才有休息的时间。>
尽管朱元璋知道,燕京这边的官员处理政务十分的有效率。>
可是他总觉得,这些官员根本就不是在干活儿,而是那些享受生活的地主老财。>
刘基尴尬的笑的笑:“陛下,英王殿下说的,只有更好的休息才能更好的工作。”>
“毕竟如果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工作嘛。”>
老朱气鼓鼓的道:“你们这些家伙总有话说。”>
午休过后,刘基只是出去了一趟,去参观了一家学堂之后,就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办公。>
这一待就是好几个时辰,一直到晚上下肢才离开。>
虽然什么地方都没去,不过朱元璋并不会感觉到无聊。>
刘基所处理的这些政务,平时当然都是由他一个人说的算。>
可今天朱元璋作为皇帝必下在,邮寄当然不敢随便擅自做主了。>
所以不管是大小动物,全都会先问过朱元璋的意见。>
如果朱元璋的意见,并不适合燕京现在的情况,标记也不会有所隐瞒,而是痛痛快快的说出来。>
他很清楚朱元璋的脾气,如果是这种国家大事的话,就算是跟老朱意见相左,他也不会记恨。>
相反,如果藏着掖着什么都不说,等老朱以后知道了才会对他有意见。>
经过这一下午,朱元璋也算是彻底见识到了燕京的繁华。>
他觉得,自己治理整个天下,总要处理的事物恐怕都没有刘基多。>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燕京这边的衙门管的事情实在是太过详细了。>
大到各种衙门的运转,小到普通百姓的秋收春种,甚至是某一家村子开的一个小工坊也会上报到刘基这点。>
这一点跟传统的治理国家是完全不一样的。>
以前的大明,跟那些所有的封建国家差别不大,讲究的是皇权不下乡。>
朝廷主要抓的是大方向,就算是县令所管的事情,也只是县城一地。>
至于各种乡村,其实都是地方士绅,以及族老们在管理。>
而且很多事情上,朝廷也主要是抓一个大方向。>
剩下的具体怎么执行,则是交给一层一层的下级官员去做。>
就比如到了春天应该播种的季节,朝廷虽然也会鼓励农桑。>
不过以前朝廷的做法,并不是直接去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怎么耕种。>
而是去鼓励那些官员,让他们去重视农桑。>
但是燕京这边的情况确实不同,在一份奏章之中,朱元璋甚至看到了一个官员对于某一村镇周围的耕田收成的预计。>
并且在预计收成之中,计算了村镇粮食的消耗。>
根据他的计算,这个村子来年的粮食,可能连村子自用都不够。>
需要燕京衙门提前做好准备,给予一定的支援。>
并且还向上级衙门提出了严重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