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在见到刘基的时候,直接消散了一大半。>
这才多少日子没见?>
刘基就好像直接换了个人。>
眼窝深陷,带着浓浓的黑眼圈,整个人都瘦脱相了。哪怕是熟人,如果不仔细看的话,恐怕都认不出他来。>
“下官刘基,见过英王殿下。”>
看着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几岁的刘基,朱瀚也有点于心不忍,语气生硬的道:“起来吧。”>
等刘基站起来,朱瀚沉着脸问:“说说吧,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燕京的建设进度如此缓慢?”>
刘基垂下头:“回英王殿下,是下官能力有限。没想到,建设燕京的事物竟然如此繁复。”>
“自从来到燕京以来,下官每日三更才睡,五更便早早起床处理公务。可燕京的建造进度,依旧缓慢。”>
“下官无能,还请王爷责罚。”>
“你啊,真是太让本王失望了。”朱瀚恨铁不成钢。>
刘基对于建设燕京的事,的确是非常用心。>
根据锦衣卫的奏报,他说自己三更睡五更起,那都是谦虚的说法。很多时候,刘基都是差不多四更一刻才睡,每天不到三更就起床。>
他已经连续半个多月,每天只睡两个时辰。>
要是朱瀚他们,再在路上拖延半个月。等他们抵达燕京,刘基说不定能减肥到,只剩下十来斤。>
之所以变成这样,其实也算是刘基自找的。>
刘基他们这些人,毕竟是传统的士大夫出身。他们虽然也忠诚于大明。>
但是对于自己那层士大夫的身份,同样看重。>
所以大部分的时候,他们还是会以士大夫的方式来做事。>
就比如这次建设燕京城。>
先由由财部拨款,工部再用这些银子去雇佣民夫。>
虽然有了铁路之后,雇佣民夫去其它地方干活,已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不过为了节省银子,他们当然还是更加倾向于,在本地雇佣民夫。>
而这,也就给了本地官僚们,上下其手的机会。>
哪怕朱元章杀起贪官来从不手软,可是一旦利益大到一定程度,总会有人冒险的。>
银子过一个衙门,就被扒一层皮。几经转手之后,省下的银子,能有十之一二到民夫工匠的手里就不错了。>
这种情况下,工匠们的效率能够快的起来,那才叫有鬼。>
工匠拿不到太多的钱,自然也就不会在当地消费。>
没有消费那些心来的人口,非但不能给燕京带来活力,反而会成为燕京的负担。>
“刘基,你给本王听好了。”>
“请王爷吩咐。”刘基赶紧竖起耳朵。>
这样的朱瀚,刘基曾经见过好几次。每一次,朱瀚提出的方案,都能让整个大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现在开始,顺天所有的拨款,全部暂停!”>
朱瀚的第一句话,就让刘基如遭雷击。>
“王爷,万万不可啊!为了建设燕京,工部雇佣的第二批工匠马上就要到了。如果现在停止拨款,让他们原路返回,说不定会引起民变啊!”>
朱瀚恶狠狠的瞪了刘基一眼:“你以为这都是谁的错?”>
“所有征集而来的民夫,补发他们一个月的饷银。同时告诉他们,让他们耐心等待就好,最多半个月,就会有人继续雇佣他们干活。”>
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就跟工匠还有民夫们说,这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