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瀚,朱标,还有一直窝在苏州,现在被朱瀚邀请到应天的沈万三。>
朱瀚听朱元璋说过,沈万三虽然也投资了海外生意,但他却把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本土的农村,他为此洒下了很多金钱,在各个行省大搞养殖。>
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但凡和家禽沾点关系的,沈万三都在做。>
朱瀚可以从沈万三的投入中,看到沈万三的盈利点。>
这家伙做生意,真特娘的稳。>
和杭城的周家不同,沈万三发家的时间更早,他早就积累了大量财富,所以他不需要再冒险做什么投资,只要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下手,沈万三的财富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高。>
朱瀚得知沈万三的布局后,不由得感叹他真是一个天生的商人,他的精明在于对未来局势的把握,而不是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朱瀚才把沈万三喊过来。>
因为朱瀚和杭城周家关系不错的缘故,沈万三和朱瀚之间的往来并不算很多,他更多的是和朱元璋在一起,比如他投资各个行省的养殖业,一方面是对这个行当的看好,另外也是投其所好,沈万三知道朱元璋对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很关注,沈万三就先在‘吃’上下功夫,果然赢得了朱元璋的喜欢。>
朱元璋刚从应天府走,朱瀚和朱标就把沈万三喊到皇宫里,这着实让沈万三有点忐忑,但听到朱瀚对他提的要求后,沈万三便不由得长舒一口气:“英王殿下,您是说……把辽东和草原,交给我来发展投资是么?”>
“不只是你,还有朝堂。”>
朱瀚把建设兵团的成立告诉了沈万三,然后说到:“你们可以共同发展,我只要崭新的草原和辽东,如果沈老板你愿意投资草原和辽东,太子殿下会根据你的投资额度,来对你进行相关的政策扶植,比如说返税或者免税,都不是不可以。”>
只要沈万三愿意投资,朱瀚就会根据他的投资额度,对他进行一些政策上的扶持,当然这个政策不是只为沈万三一人设立,其他人如果想投资,也不是不可以,不过还是要看投资额度。>
沈万三听到朱瀚的话,也在思考其中的利弊,想了许久后沈万三对朱瀚询问道:“英王殿下,这税收如何,沈某是愿意缴纳的,毕竟国库收了税,最终还是要扶持百姓,我听闻,英王殿下手中有一种叫‘水泥’的建筑材料是么?”>
朱瀚听到沈万三的询问,先是一怔,随后点点头:“对,沈老板想要水泥?”>
“对,我想要。”>
沈万三看着朱瀚,然后道:“我只要辽东和草原的代理权,并且在这两个地方,能卖水泥的只能是我一人,如果英王殿下愿意,沈某愿倾尽家财,每年对这两个地方的投资,不少于一亿银币。”>
“……”>
每年一亿银币,还只是对草原和辽东的投资。>
要知道,沈万三在全国各地还都有生意呢,这些生意也是需要投资的啊。>
这个沈万三,在元末军阀混战的时候,到底赚了多少银子?>
哪怕是朱标,听到沈万三提出的数字,都不由得感到咋舌。>
一亿银币,相当于国库三年的净收益了……这里说的是净收益,国库虽然每年都能收很多钱,但大明到处都在搞建设,到处都需要钱,每年能有三千来万的净收益,已经是非常高了。>
朱瀚听着沈万三提出的条件,想了想便答应下来:“我可以答应你,但……这两个地方,你准备投多少年?”>
“十年!”>
沈万三一咬牙,把他心中的最大值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