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帝之凌于夏都安邑昭告天下,改元称帝,立国号为霄,改安邑为开平,并以开平为都,意为开万世之太平。>
阴阳家主要集中在夏魏两朝的范围进行活动,虽然在其他几大皇朝里面,他们没什么市场,可至少在这两个皇朝之内,他们多少还是有些影响力的。>
而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在大夏之中,就有一定的流程。>
夏为金德,金生水,故而,他的下一个皇朝应该为水德。>
霄字,既有水德之意,而且,又与帝之凌的凌字之意相互呼应,并且,这个国号又是他帝之凌翱翔于九霄之上的雄心的最真实的写照,故而,以霄为国号。而且,霄字,也是出于帝之凌对于创世大神的尊重。>
大霄。>
曾经的夏都安邑,如今的霄都开平。>
登基大典如期举行。>
清晨吉时,文武百官与各国使节齐聚皇都内的天坛。>
而开平之内,几十万百姓来到了这里,同时大霄各道也有观礼朝拜的队伍到来,一时间方圆十余里汇聚了百万观礼朝拜的百姓。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彩旗招展,人山人海。>
百姓们自发汇聚到了这里,昭示着大霄皇朝的盛世初显。>
天上脸盆子大的太阳公公大喜过望,球型虎躯巨震,撒发出春季里最最热烈的光芒。>
天坛四周,十万霄军将士拱卫,天坛直通开平的大道两侧,五万霄军负责警戒。威武的将士个个盔甲鲜亮,手中刀枪如林泛着锋芒。雄纠纠气昂昂,向天下展示着大霄的武运昌隆。>
在一声声钟鼓声中,帝之凌出现了。>
帝之凌头戴帝王金冠,金冠前十二根玉旒垂下,挡住帝之凌的大半张脸。身着玄色帝袍,手里握住一只玉璧,一股帝王的威仪扑面而来,令人心生敬畏。>
卯时的时候,其实帝之凌便已经起驾出宫,百官拥簇着帝撵,数千人的仪仗队,华盖旌旗在官道上绵延出去十余里,一眼望不到边。所过之处,霄军将士与百姓如浪头般拜倒在地,山呼万岁。>
而帝之凌似乎很享受这一幕,故而,这一路走的并不快,直到现在,才终于来到了登基的天坛之上。>
鼓声停止,天坛前的百官齐齐地对着帝之凌行跪拜之礼。>
帝之凌就站在天坛的最高处,接受着百官和万民的朝拜。>
首先是祭拜天地。>
加上基座,近乎有数十丈的天坛大殿,旷古烁今十分宏伟。>
帝之凌通过大殿前的丹桥进入殿旁一侧的祭天神坛内,当他来到坛内后,文武百官并司仪人员。一路小快步,从丹桥两侧的台阶进入坛内。>
这个时侯,一百二十八名手执羽扇,身穿儒衫的青年才俊来到大殿前的广场左侧列队。>
同一时间,咔咔的脚步声响起,一百二十八名精炼铠甲的魁梧勇士,右手提着开山大斧,左手持着虎纹大盾,来到大殿前的广场右侧列队。>
两阵纵横各式八列。>
羽扇儒衫者,代表着大霄皇朝的文治才盛之气象。>
武士者,代表着大霄军全体将士,追随皇帝陛下帝之凌征伐天下的威武雄姿。>
加在一起,既为大霄皇朝两条腿走路,在文武两条路上都开花结果之意。>
祭天神坛两侧设置着诸神的神位,按照统属关系,共分为七组。每一组都有青色幔帐搭成神幄,两侧共计六组,每一边都有三组。>
拱卫中间的那一组,这一组有正主位:其首为天帝的神牌。两侧则是从神位,如掌握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