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理很简单,尽管全国几个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中,就属花城世道乱,为非作歹的烂仔多。>
去那里如果携带财货太多,多半会被人盯上,肯定要冒一定的人身安全风险。>
可反过来,也是因为那里开放的早,有钱的人就多,邮市的大户也多。>
吃货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他们先到了沪海,见了不少人才买到手八千版。>
后去的花城,却很容易就买到了一万版。>
这就足够说明问题的了。>
总之,别管广东人那些钱是怎么来的,或是走私,或者沾了港怂的光。>
反正要走量批发,花城肯定比沪海容易一些。>
结果,还万万没想到,恰恰就在宁卫民都买好了飞花城的机票之后,一个意外的大买家主动找上门来了。>
这个大买家名叫贺军,那是真的大,不但实力大,手笔也大。>
“朱三万”要是跟他一比,就不在了。>
因为贺军不但和“朱三万”一样,同属建国后沪海的第一批玩家,人家还有着来自上一辈人的传承和底蕴,是玩儿邮票的世家。>
敢情贺军的爷爷,想当年解放前就是沪海滩上的着名邮商。>
这位贺老先生,手中的珍惜邮票不计其数,什么“宫门倒”、“中山倒”、“小字当壹圆”,都经过手。>
平时跟沪海滩的其他大邮商和大集邮家,如周今觉、陈志川、钟笑炉,都是称兄道弟的好友。>
经常一起吃饭、喝茶,切磋邮识。>
只可惜,解放后这门生意逐渐就不能做了,邮票逐渐与转卖炒作无缘。>
原本极其富裕的贺家断了主要的进项,日渐衰微。>
贺老先生逐渐成了只能在家里看孩子买菜的废人。>
儿子女儿基本都成了工人,售货员。>
贺家的下一代没人再对邮票感兴趣。>
特殊时期的那几年,贺家最困难的时候,就跟今年那部刚上映的电影《张家少奶奶》演得那样,要靠卖旧物过活。>
别看住着二层的小洋楼,却拆东墙补西墙,家里人个个衣裳打补丁,连碗牛肉汤都舍不得给家里的孩子买。>
真应了那句话了——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但就是这样,贺老先生也没舍得把自己的珍邮放弃,一直藏在自己的床板底下。>
结果因此,反而在家里的第三代人中找到了传人,就是他最小的孙子贺军。>
说起来这个缘分也是让穷给逼的。>
贺家需要贴补家用,家里的孩子每天放学后都要捡废纸和碎玻璃。>
贺军和他的哥哥姐姐们不一样,在垃圾箱构成的花花世界里,他不大关注那些铜丝、铁皮之类的物质宝物。>
但对信封上的邮票,他很感兴趣,>
每次看到好看的邮票,总要剪下来留好,当小人书看。>
贺家的孩子是买不起小人书的,也舍不得去书摊上花钱看,看这些信销票就成了贺军非常珍惜的独门爱好。>
他的精神世界由此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开始通过邮票了解课本以外的世界。>
有一次,他们姐弟三人走了运,还一起捡着一个破枕头。>
后来居然发现里面藏了十几块钱,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发了大财。>
贺军的姐姐和哥哥合计后,觉得他们可以把大票上缴,零钱留下,让姐弟仨好好过过嘴瘾。>
然而没想到贺军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