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竟是仿过去的东西,有些不是很标准的瓷坯买不到,大可根据实际需要,做出贴近需要的瓷坯来。>
但问题,这做瓷坯的工人大多没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他们的能力只能做出中规中矩的家伙什来。>
要让他们做瓜果梨桃,鸡鸭猫狗这样,造型复杂的仿生态瓷坯,可着实难为了他们。>
这点就连刘永清本人也差不多。>
虽然配色的方面他本事大了,可以说游刃有余。>
但做瓷坯,他也是师父当初怎么教就怎么学的。>
美术造型能力上,根本谈不上什么个人的擅长与发挥。>
顶多只能做点简单的寿桃啊、柿子啊,这些小瓷盒。>
或者是弄出个黄瓜、玉米出来,用这类最常见的农物做镇纸。>
连个复杂点的瓷猫枕头、或者是灵芝笔筒都做不出来,他没学过嘛。>
这就极大的限制了京城工艺品厂对仿生瓷生产的能力。>
不过没关系。>
别忘了,宁卫民不是借着“雕塑艺术展”已经把一只脚跨进美术界了嘛。>
他跟京城的两家美院关系好啊。>
尤其是雕塑系里,他可有人缘,有人脉啊。>
于是他就变通了一下,直接委托雕塑系的老师。>
按照制作难度以十元、八元、五元、三元不等的价格,把仿生瓷坯的订单,分配给了雕塑系那些已经毕业和在读的学子们。>
想想看吧,这可有多么合适啊!>
两所美院的雕塑系的师生无不从中得了实惠。>
每个人每个月再也不怕没收入了。>
只要愿意,他们用瓷土原料做几个瓷坯就足够他们生活的了。>
而这些出品的瓷坯的美术造型水准,也要远远超过民间手工艺者的水平。>
足以把仿生瓷的最终成品效果大大提升。>
那再加上刘永清配色填色的绝活,烧出来的玩意还有错吗?>
更何况更加让人没想到的,这其中还有位贵人主动要求相助哪。>
就是叶赫民这位陶瓷专家啊。>
敢情这位如今除了故宫的工作以外,还身兼着工艺美院陶瓷系的客座教授呢。>
叶赫民是既想帮刘永清还宁卫民的人情,也希望以此促进学生们的课业进步。>
便主动去找宁卫民,表示希望自己的学生也能参与其中。>
这可是大好事啊,宁卫民岂能不答应?>
果不其然,这正行就是正行,叶专家带着他的学生们,很是设计出了一些精妙的瓷坯。>
如寿桃如意,灵芝笔架,果品蟹盘,洋彩塑果高足供盘……>
烧好了再一看,那比雕塑系出的瓷坯还专业,完全是属于艺术品范畴了。>
正因为这样,宁卫民给这些仿生瓷,定的价格也不低。>
像什么荔枝,花生等纯粹把玩小件儿,一件就得卖个十块八块的。>
如黄瓜、玉米、茄子这类中型镇纸,价码就得到二三十的外汇券啦。>
有使用价值的瓷盒,如柿子盒,桃子罐儿,那卖价还得高,得四五十外汇券。>
而白菜摆件,鲤鱼盒,荷叶盘这种精美绝伦的大件差不多都得卖个 十。>
上百的倒是没有,因为真正叶赫民带着学生们制作出来的好东西。>
宁卫民已经不舍得卖了,直接用饭庄的名义收购,就留下自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