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的身份来压服宁卫民。>
而后勤部的沙经理却是请求宋华桂以公司决策人的身份下硬性命令。>
不用说,宋华桂的感受一定不好。>
其实倒不在于她心里是不是真正的倾向于宁卫民。>
也不在于她是否能理智地衡量出到底哪一方的意见对公司的发展才最有益。>
关键上这两个下属在这个问题上太过执拗,也有点操之过急了。>
上一次例会上她已经做出延迟再议的决定。>
这次例会,他们就跟忘了似的又来纠缠个没完。>
如此逼迫的态度,无疑已经伤害了她作为一个领导的权威了。>
作为公司一把手,宋华桂绝对是合格的。>
她懂得兼听则明的道理,一直也是这么做的。>
可问题是只要是人,就有情绪。>
无论是任何公司任何单位领导,都有一个人性上的共同之处。>
那就是不希望下属“进谏”时,直接点破上司错误。>
或越俎代庖代替上司来总结经验上的错误,代替领导做出所谓的正确决策。>
同样的,任何一个领导都会喜欢像宁卫民这样,能够多为其贡献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多出好点子,却又不居功自傲的下属。>
所以宋华桂当时脸色就拉下来了,完全是出于本能地维护宁卫民。>
“我再说一遍,这件事总公司还没有回复。事关重大,我也不好仓促决定。过一段时间再说吧……”>
于是乎,会场上顿时为之一静。>
邹国栋和沙经理都被宋华桂不善的眼神凝视得心里发慌。>
只是可惜,宋华桂身为女性执掌一个公司存在着天然的缺陷。>
那就是以宽容仁德赢得众人爱戴有余,以铁血手腕威慑下属的能力却不足。>
老话怎么说的,一人强,不是强,再强也是一只羊。>
邹国栋和沙经理是软了。>
可他们的意图,却不会缺少支持者。>
那么心照不宣下,本着法不责众的心里。>
公司其他部门的负责人开始有人一唱一和,在这个问题上表示声援。>
尤其成本控制部和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无论正副职,全是异口同声对此事表示忧虑,强调公司员工们的心理失衡和不满。>
说想要安抚下属确实存在困难,已经影响到了各部门人员工作和运转的效率,这件事实在不宜再拖了。>
等于是说,整个公司七个部门的十六个正副职负责人。>
不但其中有五个部门九个人都支持削减销售人员的提成。>
甚至有四个人是以大吐苦水的方式,旗帜鲜明的与邹国栋和沙经理站在了一起。>
来催促宋华桂赶紧就此事做出决定。>
这一下,面对这种众志成城的软性胁迫,宋华桂真的为难了。>
因为她心里非常清楚,电视广告这件事上,完全是宁卫民的功劳。>
而其余两件事能顺利办成,邹国栋和沙经理鞍前马后的协助,功劳也不小。>
何况这两件事后续跟进,还需要不少部门鼎力协助。>
这左手右手可都是手啊,手心手背可都是肉啊。>
她实在不好轻易下决心,去伤害任何一方。>
所以说有的时候做领导,比当下属还为难,绝不是大权在手,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
这个时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