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
意想不到的麻烦出现了,有钱居然还花不出去。>
敢情这年头还没有什么人有能力在饭馆里办婚礼的呢。>
当时京城又是服务业跟不上返城大潮的时候,无论吃喝住行都是人满为患。>
根本就没饭庄子的经理愿意接他这业务的。>
一来是,人家觉得那么多人一起来吃饭,大张旗鼓的伺候着,忒累得慌。>
无论是后厨还是服务人员都不会乐意,何必让职工们对自己心生不满呢?>
二是就是当时的人某些观念还是没转变过来。>
许多人都认为为了俩人结婚把散客拒之门外,是有一定舆论风险的。>
万一碰上哪个顾客较真儿,或者再碰上那个记者多事,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嘛。>
结果就为这个,张士慧他跑了好几家问,都是白跑,人家都以安排不了回绝了。>
好在重文门旅馆跟便宜坊烤鸭店有联营合作关系,张士慧倒是在自己单位说得上话。>
可这么办的话,另一个问题又来了。>
因为既然在单位的饭庄子办喜事,那领导、同事、别的部门的熟人,个个都不能拉下。>
本来邀请的客人就已经不老少,这一算下来,至少得备着四十桌啊。>
这是什么场面?>
刘炜敬的父母之所以摇头,是纯粹替张士慧心疼这笔钱。>
要知道,这年头摆喜酒都是赔本买卖,摆酒席越多越吃亏,收不回多少礼物。>
按五十五一桌包席算,光酒席钱就得两千多块。>
那真是白白的得扔台大彩电啊,再能挣的人,也得心疼啊。>
而张士慧所含糊的是这场面太大了,觉得自己有点不住。>
虽然他不怕花钱,也想要在人生最重要的日子里露露脸,好好大办一场。>
可他不傻啊。>
跟宁卫民混得时间长了,他也懂得财不露白的道理。>
这么大张声势的婚礼要是在别的地儿偷偷办了,倒也无所谓。>
由于他请的人除了亲戚,都是有利益关系的朋友,和真正有交情的同事、同学。>
没人会琢磨他钱的来路。>
可要是落在单位领导和不能交心的同事眼里,那就不一样了。>
他认为肯定不少人会心生嫉妒和猜忌,然后就会琢磨某些事儿。>
这要没有个合理的借口,必然后患无穷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张士慧没辙了。>
他就只能跟宁卫民和乔万林这两个知道他底细的人商量,看看这事儿怎么处理好。>
别说,此举倒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乔万林和宁卫民可都是人精子,一人给他出了一个主意。>
要按乔万林的意思是,他可以通过关系,帮忙找个单位的食堂问问看。>
如果可以,就换个地儿办。>
要实在不行,就建议张士慧提前放放风。>
随便编个瞎话,说是家里有个海外亲戚就完了。>
有了合理的借口,就不会有人深究了。>
只要张士慧安分守己,收手别再干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同时乔万林还有个喜讯告诉张士慧和宁卫民。>
他说自己因为工作成绩醒目,受到了上级领导看重,很快就要调动到区服务局工作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