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正是因为有着这样清醒的认识,这个项目从成立之初,宁卫民就独揽了几乎所有的人事权。>
哪怕他是一个大外行,可用谁不用谁,全是他说了算。>
不过就事论事,宁卫民干出来的事儿倒没有一点外行的样子,反而像是个真正的行家。>
虽然按理说,整个剧组拍摄电影的核心人物本该是导演的,选角也该是导演用专业眼光来选出来的。>
但《摘金奇缘》和其他电影不一样。>
因为压根不存在对票房的担忧,宁卫民他完全可以放飞自我,随心所欲的搞噱头,扩大这部电影前期宣传的影响力。>
最终结果就是宁卫民跨国、跨地区,邀请来了众多国外国内名演员参与其中。>
不但把这部电影搞成了首部由中日法三国合作,由至少不下二十位的中外影星共同出演的大制作电影。>
就连皮尔卡顿和伊夫圣罗兰两家国际知名的服装公司,也被他一把拉进来,充当了这部电影的广告赞助企业。>
这还不算,他以打破行业天花板的高价聘请黑泽明的御用摄影中井朝一来作为本片的主摄影师。>
同时也爽快聘请了黑泽明推荐的人选大泽丰来担任本片的总导演。>
如此不拘一格的用人方式和决断的魄力,更是让人打心里佩服。>
不为别的,就因为在这部电影里,宁卫民很清楚摄影师要发挥的作用是明显高于导演的。>
而导演只需要本本分分把故事讲清楚,剪辑成片就可以了。>
哪怕是大泽丰一直都是黑泽明的副导演,此前还没有过独立指导的经验,但他毕竟跟着黑泽明拍摄过不少大制作,驾驭调度现场的能力他是不缺少的。>
俗话说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既然有黑泽明为他打包票,宁卫民自然也就不会担心什么,很乐意成人之美,让大泽丰来执导筒。>
而除此之外,就连在电影主题曲上,宁卫民也没让人失望。>
他毫无心理障碍的剽窃了美空云雀的最后经典《川流不息》,让这首被无数歌坛大腕翻唱的日本经典歌曲提前问世,摇身一变成了华夏制造,成了他送给邓丽君的新歌。>
而这首歌也确实是好。>
不但邓丽君一听就喜欢上了,迫不及待马上进棚灌录,甚至把这首歌认做了自己歌坛之路的真实写照。>
就是整个剧组其他的参与者,任谁听了,也都是深受感动。>
无不对影片的成功增加了信心。>
这样一来,不但宁卫民能卖给黑泽明一份人情,更关键的是无论导演、主演和摄影师都会对其感恩戴德,把他视为自己的伯乐。>
没人会质疑他的权威性,更没人惦记从他手里拿到主导权。>
说“士为知己者死”肯定是过了,但这些人对他的要求无疑会极力配合。>
如此,几个主要的剧组成员上下齐心,电影的拍摄进度自然有了保证。>
否则的话,就凭他临时的一个想法,就能在短短几天把剧组人员在京城集合起来。>
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儿。>
然而事实上,宁卫民还就这么做到了。>
从1987年6月20日到6月23日这四天里,连演员带主创团队在他一声令下,全都服从命令听指挥,心甘情愿的放下手里的事情,从各地纷纷赶到了京城来。>
就别说从日本赶来的邓丽君,舟木稔,中井朝一,大泽丰,宇津井健,三浦友和,泽口晴子,翁倩玉,姚培芳了。>
连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