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商店里卖的最多的东西,除了面包、汽水、冰棍、胶卷、康乐果之外,也就剩下一些剧照,红楼人物的明信片、书签、台历、挂历、扑克牌和连环画了。>
而且这么热的天儿,纪念品商店里居然连个遮阳的纸伞,适合古装和拍照团扇也没一把,卖的还是那种最近流行起来的檀香折扇和传统的纸折扇,你就说有多死心眼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种带着纪念性文字,可以挂在脖子上的挂坠,是仿玉佩的,倒是卖的挺好。>
可也是树脂和塑料的大路货,谈不上什么独创的创意。>
剩下的更多的事遭受冷遇的商品,基本只是为了充斥柜台,让商品显得丰富一些的作用。>
比如一些玻璃鼻烟壶、景泰蓝的小物件,还有什么瓷花瓶,文房四宝一类的东西了。>
真的没有什么特色,基本上和京城大部分景区是重复的,和《红楼梦》几乎不会产生任何关联。>
而宁卫民就不一样了,他的眼光贼毒,而且舍得下本儿。>
经过两天的开会讨论合议。>
他要求工艺美院雕塑系出设计稿,然后由锦匣厂的绢人车间和煤市街缝纫社绢人组联合起来,按图生产十二金钗,十二副钗,十二又副钗的绢人各五千套。>
差不多是同样的方式,他还要求工艺美院陶瓷系负责绘稿,由京城工艺品厂生产十二金钗的青花瓷餐具和粉彩瓷餐具各两千套。>
他还给证章厂和宫灯厂也下了订单。>
要求证章厂按照电视剧的样子,设计生产宝玉的通灵宝玉,宝钗的璎珞金锁,和史湘云的金麒麟,黛玉的白色发钗,各两万件。>
以及背后刻有“风月宝鉴”四字的小镜子四万个。>
要求宫灯厂生产《红楼梦》里的琉璃灯六千个,可以用小灯泡和五号电池点亮的那种,>
此外,宁卫民还让京城绣品厂,生产带十二金钗红楼人物的团扇、香扇、纸伞各两千套。>
荷包两万个。>
要求煤市街缝纫社再制作绒花,绒球,绒鸟这些小东西两千件。>
东花市的街道厂原本就已经开始生产料器花卉的小首饰了。>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聘请了原先的那些老师傅,开始恢复传统绢花的项目了。>
可以说,宁卫民这一番谋划,已经基本覆盖到了《红楼梦》各种有特色产品上。>
他甚至还跟能制作浓缩果汁的北极熊通了气,订购了一万瓶,犹如二两白酒包装大小的玫瑰露。>
但最后,还是他在金丝镶嵌厂下的订单最大,最夸张,最让人吃惊。>
甚至就连金丝镶嵌厂的领导班子都为此吃惊不已。>
因为他居然要厂方按照工艺美院的雕塑系教授出的设计稿,打造出一套造价成本在三百万元人民币,总重量约三十六公斤左右的,以“太虚幻境”为主题的黄金雕塑一组。>
这可是惊世骇俗之举啊,从建国之后,就没有人用这么贵的材料干过这样的事儿。>
何况这一年国内黄金首饰的价格只有八十元一克。>
这就意味着,这活儿干好了,厂家应该有好几十万的利润空间。>
作为厂家他们能不震惊,能不激动嘛。>
只是说句实话,这活儿甜归甜,但厂子可不敢擅自答应,必须得打报告向上级汇报啊。>
不过好歹,皮尔卡顿、金利来的联名金质打火机就是委托这家厂子制作的,双方早有大笔交易的往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