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同样因此感到满意。>
因为外币无法在华夏内地流通,工人发工资都需要转化为人民币,外币就留在了政府的手里。>
应该说,这种模式最初实行的时候,职权分明,效果卓着,让合作双方,还有国家都心满意足。>
完全就是多赢的局面。>
但没多久,问题就来了。>
因为当时国内的工业原材料,几乎所有的高级货样样紧缺。>
国内的企业要想进口,除了要缴纳高额关税之外,还必须经过外贸部门或者物资局调配。>
很快,那些为外商代工的工厂就渐渐发现了一个不费吹灰之力的发财窍门。>
只要他们每次以外商的名义,或者通过外商进口原料,如果数量比实际生产的需求多一些。>
那么多余原料就可以在国内投放,然后被市场一抢而空,换回巨大的利润。>
甚至利润之大能够远超他们代工所得。>
于是渐渐的,原本“纯洁”的中外合作就走样了,开始演变成一种欺上瞒下,钻空子的活动。>
对生产企业来说,渐渐的,就不太看重代工的价格了。>
只要下订单是外商,有进口原料的配额,能享受到优惠政策,他们就愿意干。>
而且用这种办法,赚到多少钱那都是他们企业自己的,连局里都不知道。>
而外商也很乐意,尽管许多人非常清楚他们的配额交给生产企业,其中有大大的猫腻。>
可他们不在乎。>
他们想的很明白,反正这种明显有问题的钱他们赚到手也带不出去的,不如让给本土企业赚。>
只要他们能从产品报价中得到好处,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就行。>
说白了,在这种凭借优惠政策和配额捞好处的关系里,其实外商和本土企业是在分赃。>
真正蒙受损失的角色只有国家。>
那这件事为什么会演变成这种局面,不就是很明显了吗?>
万变不离其宗,这几家企业其实还是受利益趋势。>
只不过,这几家厂子的心都大着呢!>
他们对于老老实实干活赚钱,兴趣寥寥。>
一心惦记的是打着外资的名义,借助外企的配额,去捞这种轻而易举的偏门钱。>
那不用说,怀揣着这种龌龊心思的乙方,自然是要嫌弃宁卫民这样的甲方了!>
宁卫民带来的订单,与外商的订单相比,严重缺乏吸引力。>
喜欢国潮1980请大家收藏:(.sodu777.)国潮1980搜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