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地组织起来为自己争取生存下去的权利,“宁愿死在枪口下。也不愿意饿死!”“屠杀吧!光荣没有了,只有一个会屠杀民众的政府!”…这样地口号和标语遍布美国各地。
华盛顿,越来越多地民众和老兵们站到了一起,他们成为了老兵们坚定的支持者,诺大地一个华盛顿,每一个广场,没一块空地上,几乎都聚集着愤怒的人群。白宫已经被团团围住水泄不通,民众甚至把口号和标语都写到了白宫的大柱子上面。
惨案发生之后,麦克阿瑟和罗斯福就不见了踪影,这两个家伙显然是被局势吓怕了,他们知道如果他们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时候,肯定会被民众撕成碎片的。
聪明一世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这一次算是栽了。苦心经营自己名誉的他,这一次因为老兵惨案被民众大骂不止,麦克阿瑟更是直接被骂成了刽子手和魔鬼!
据说两个人都躲在白宫里面,对于他们来说除了这里,其他的任何地方都已经不再安全了。
因为惨案的关系,在华盛顿的街头,再也看不到军队了,这个时候,任何一支军队如果出现的话,毫无疑问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出来维持秩序的是警察,可这些警察往往也会在民众的唾骂之下落荒而逃。
唯一没有受到指责的,可能就是鲁特曼了。在这件事情上,他做得十分的利索,也是十分的漂亮。
目睹局势动荡民愤如火,鲁特曼终于在合适的时刻站了出来,他召开而立发表会,通过洛克特克电视台向全美观众做了演讲。
“老兵惨案的发生,是美国的耻辱!那些死去的老兵,是无辜的!对于这次惨案,我十分的痛心!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已经发生了的不可改变的悲剧!”
“我会提议国会重新审议老兵们提出的救济提案,而且我认为,老兵们地这个提案应该被通过!”
“同时,作为总统,我也向所有民众呼吁。现在的美国,处于风雨飘零中,我们应该团结起来,而不应该相互内讧,只有这样,美国这艘巨轮才不会沉没,也只有这样。那些老兵们的死,才不会变得没有意义!”
鲁特曼的这些话,受到了大多数民众的认同,在这个时刻。鲁特曼原本不佳的名声也开始迅速飙升。
在我看来,柯立芝说得一点都没错,这一次,鲁特曼的确是变聪明了,而且让罗斯福狠狠地栽了个跟头。
不过在各界一直声讨之下,也不是没有媒体维护罗斯福和麦克阿瑟,其中《纽约时报》和相当一部分地议员们就声称这些老兵们是暴乱者,他们冲击白宫的行为应该受到这样的惩罚。
他们死死地认定老兵们冲击白宫破坏治安这一点,实在是让人生气。
对于这种说法。很多人进行了批驳,而以实际行动进行回应的,却是我。
老兵惨案发生之后,罗斯福地声望受到了重大的动摇。老兵们的死,点起了全国民众的熊熊烈火。也让美**方卷了进来。尤其是在潘兴、艾森豪威尔、马歇尔等人的批评和指责之下,连身为陆军参谋长的麦克阿瑟都灰头土脸。
不过罗斯福和麦克阿瑟不同。马克阿瑟是军人,而且是军队中威望不可动摇的权威,他犯下这样的错误,也只是被骂骂,一旦国家发生什么重大的事情,军队里面挑起重担地还是他。罗斯福就不一样了。他是个政治家,搞政治的人。都是靠名声吃饭的,名声完了,政治生涯也就完了。
罗斯福现在政途一片坦荡,结果一个不小心被鲁特曼阴了一下,可谓打了一辈子雁都头来让雁啄瞎了眼,要想脱离这个险境并且使得这件事情对自己以后的政治生涯没有什么影响,他就必须尽最大可能利用媒体为自己说话,为自己争取一些开脱之辞。
而在所有媒体中,对罗斯福最力挺地,当然是《纽约时报》了。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