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端坐在书桌前,一笔一划地抄录下这本书。>
对于林况和乌列这两个名字,卓清如是很尊重的。他们对刑名之术的贡献,三刑宫里早有公论。>
此时认认真真地翻开这本书册,本只打算扫个两眼,对它的价值做个粗略判断,但这一看,竟然沉浸其中。>
良久,掩卷,一时无言。>
法家作为当世显学,随着国家体制的蓬勃发展、人道洪流的滚滚向前,正在赢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作为法家之术的一个重要部分,刑名之术探索至如今,早已经成为一门相当广博复杂的学问。>
九类十八科,从视、听、嗅、感,到匿、索、勾、明,共有五经七典,各类秘术无数。可以说前人几乎已经穷尽了每一个时代的刑名之妙。>
但随着修行世界的不断发展,各类道术的不断革新,在时代的沿革之下,它也必然拥有更多的可能。>
而非常明显的是……>
这一部《有邪》,把握了当代的这种可能!>
出身矩地宫,作为法家大宗师吴病已的高徒,卓清如是何等眼界?>
她完全看得出来,这部林氏家传的秘籍,有资格成为刑名一道的又一部经典着作!>
对于一般的修行者来说,它并不提供什么战斗或者修行上的价值。>
对于专研刑名之术的法家门徒来说,它可以说是无价之宝。>
而对于那些在漫长时光里含恨而去、得不到真相的受害者来说……它岂能用价值二字来衡量?>
卓清如退了一步,规规矩矩地持礼道:“我要代表三刑宫,感谢侯爷送赠此书。江山不改,玉有其质,它一定能够成为刑名经典。”>
姜望侧过身去,不受此礼,颇为认真地说道:“姜望没有一字之功,不敢领谢。三刑宫若要感谢,便谢着作此书的林况大人、补完此书的乌列大人,以及传承此书的林有邪……”>
他看着卓清如:“这本验尸之书,我一字不漏地抄录了两份,一份留在都城巡检府,还有一份就在你手中……我谨代表林有邪,将它送予三刑宫。望世间恶徒,皆能缚以天罗,以法绳之。”>
卓清如忽然间明白了,传闻中并不如何在意排场的姜望,今日为何华服来此。>
正是为了此刻,为了郑重其事的这一句。>
此书定名《有邪》。既是“尸有邪,故验之”,也是……“思有邪”。>
以后法家弟子千千万,有读此刑名经典者,皆要记得,这世上曾有一个名为林有邪的捕快,她公心秉义、巡查不法,认真地路过人世间……>
“此书必然传世,此名必然不改。”卓清如认真地承诺道。>
姜望只把大袖一展:“如此,我心能安……这便告辞。”>
卓清如讶道:“此书干系重大,侯爷就这么放心地交在我手里,不督视一二?”>
姜望道:“昔日姜某之清白,是三刑宫所证。这次无生教之恶行,亦是三刑宫所证。姜望完全相信三刑宫的规矩,也相信卓姑娘对法典的尊重。”>
卓清如握着手里的薄册,又道:“天刑崖上风景独具,武安侯也没有欣赏的心思么?”>
历来无论何等英雄,来这法家圣地,没有会对这里完全不好奇的。毕竟风雨世间多少年,是它一直屹立,始终维护着现世的规矩。所谓规天,矩地,刑人。>
姜望抿了抿唇,只道:“意已尽达,就不叨扰了。”>
说罢,拱了拱手,转身往台阶下走。>
此来天刑崖,盛装华服,拾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