珵对视一眼,彼此都有些惊讶。>
掌握整个南疆的刑权,这是何等权柄?可以借势组建起何等庞然的势力?又能够借此高位,获得多么大的官道助益?>
不夸张地说,整个大齐的官员,没有一个不眼热。>
武安侯今时今日也算得上是功成名就,可一直都是挂虚职无实权,明面上的高职,也还就是一个三品金瓜武士。这么好的掌握实权的机会,竟然不把握?>
在姜望这次来南夏之前,他们都与姜望没有什么接触。对这位新起军功侯的了解多是听闻,道听途说总有不同,人们口中的绝世天骄形象,也总有几分传奇色彩,难免失真。>
两人是都没有想过姜望会拒绝的。>
以为就如之前在南夏总督府一样,是要推让几次,才肯应下。>
竟是真的这么坚决吗?>
武安侯是有如此自信,完全不依靠官道,也能冲击超凡绝巅?>
在对方的眼神里,他们看到了同样的信息——他们都需要重新认识这位年轻的侯爷。>
于是各自都没有再出声。>
……>
对于姜望来说,这个选择并不困难。>
无非是问自己一个问题——>
你姜望到底走的是一条什么路?>
问完也就有了答案。>
今日拿刑权,明日要不要争南夏总督?后日要不要争相权?>
官道越走越远,越涉越深。>
自有官道以来,人道洪流的确汹涌,借势成道者不知凡几。可能够走出最后一步的,又有几人?>
做一个名相、名帅,并不比修行轻松。>
要了身前事,全身后名,自古以来,能做到的人也不多。>
于旁人或许是康庄大道,于姜望自己,却非良途。>
同意主持南疆官考,是他的确想做一点实事,且认为自己能够做好。除此之外,他并不想深陷其中,把自己绑在南疆官场。>
他的路不在官道里,他的路在自己脚下。他早已经确定了目标,那就不会为路上的任何风景改变。>
所以无论师明珵和苏观瀛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
他不懂,也不试图去懂。>
摆明态度就走,只专注于这次官考本身。>
说起来这次来虎台参与最后官试的人里,很有一些姜望的熟面孔。>
被他俘虏过的,被他击溃过的,与他交过手的……当初领兵纵横南夏诸府,大小不知多少仗,接触到的夏国人不在少数。>
其中当然有顾永。>
从名单上来看,还有令姜望印象深刻、也给东线齐军制造了很大麻烦的呼阳关守将触说,以及触说的侄子触玉龙。>
因为齐天子说的守土无罪,他们也都被赦免。>
姜望缓步从旁边走过时。>
触玉龙拿笔的手瞬间僵住,心脏都差点停下了。>
重玄胖曾经对这厮杀气腾腾,但战争结束后,也并未找他的麻烦。战时战后毕竟不同。>
姜望也只是故意在这小子旁边多走了几次,算是对他小小的报复。>
触玉龙的叔父触说,绝对是个人才,叫重玄胜都赞不绝口。>
但触氏乃故夏名门,在齐夏战争里,从老祖触公异到年轻天骄触悯,几乎举族殉国。像触说、触玉龙叔侄这样的触氏子弟,哪怕最后投降了,也是很难在齐廷得到信任的。>
不过他们现在既然能够参与这最后的官考,应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